足球比分

图片

湖北武汉:老兵的600件藏品“串起”武汉抗战史

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恋湖社区住着一位84岁的老人,他叫王泽清。与普通老人不同,他的家中藏着一座“博物馆”——600余件足球比分武汉抗战时期的珍贵物件,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。30多年来,他走遍各地,倾尽积蓄,只为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。

王泽清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,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。19岁时,他参军入伍,后来转业到硚口区教育局工作,并在59中担任政治教师。他编写过法律常识教材,曾为武汉市中考政治科目命题。然而,王泽清的另一重身份更让人敬佩——武汉抗战记忆的守护者。

王泽清的收藏生涯始于1978年,最初只是随大流集邮,后来转向古钱币、金银币。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,他出于对武汉历史的热爱,特别是对抗战时期武汉历史的挖掘,开始专注于收集与武汉抗战相关的物件。“我的工资都花在了收藏上,家里的开销全靠老伴支撑。”王泽清笑着说,“有时候钱不够,还得找老伴要,但她一直很支持我。”正是这份支持,让他能够在收藏这条路上坚持30多年,积累了600余件珍贵藏品。

王泽清的藏品并非杂乱无章,而是被他精心整理成六大专题,每一类都聚焦武汉抗战的不同侧面:“1938武汉空战”——记录中国空军与日军在武汉上空的殊死搏斗;“全民抗战,保卫武汉”——展现武汉军民团结抗敌的壮举;“文化抗战,共赴国难”——呈现文艺界以笔为枪、鼓舞士气的斗争;“金口激战,血洒长江”——反映武汉保卫战中长江沿岸的惨烈战斗;“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”——警示后人勿忘民族苦难;“抗战胜利,功载史册”——庆祝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。

其中,“文化抗战,共赴国难”专题尤为珍贵。四大抗战刊物——《抗战文艺》《全民抗战》《群众》《新华日报》曾是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阵地;《1938年武汉歌咏团成立特刊》、冼星海和曾昭正编写的歌本、武汉合唱团纪念册等展现了音乐如何凝聚人心;聂耳全集、冼星海《黄河大合唱》等资料更是将人带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。此外,丁玲主编的《战地》、田汉主编的《抗战戏剧》等藏品也记录了文化界人士以文艺为武器的抗战历程。

在王泽清的收藏生涯中,最让他自豪的是以5000元购得的《第六战区受降纪实》。这是一份内部发行资料,全国数量稀少,极具历史价值。王泽清的藏品累计在全国各地展出50余次,让更多人了解武汉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。

如今,王泽清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藏品得到更好的传承。“希望它们能走出家门,走进博物馆、走进学校,让更多人了解武汉的抗战历史,了解中国人不屈的抗战精神。”

600余件藏品串联起武汉抗战的壮烈篇章,让历史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,成为可触摸、可感受的记忆。王泽清的收藏不仅是对历史的保存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。在和平年代,这些物件提醒着我们:勿忘国耻,砥砺前行。王泽清用半生心血,守护的不仅是一段历史,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。他的执着与热爱,正是对“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”最好的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