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比分

图片

守护藏地秘境的门巴老兵

我对战友说:

一路走来,我最深的体会是:军装虽脱,军魂永在。服役时锤炼的坚韧品格,正是我们建设家乡最宝贵的力量。在墨脱的这些年,我把听党指挥落实到行动上,保持冲锋姿态,带领乡亲们奔向共同富裕。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,就是新的战场!

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,全国模范退役军人、村委会主任、民兵队长多杰平措走进背崩乡小学,讲述巡边护边的日日夜夜,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。

“叔叔,您去过那么多地方,为什么又回到我们这个小山村呀?”一个门巴族小男孩仰起稚嫩的脸庞,好奇地问。

门巴族老兵多杰平措轻轻摸了摸小男孩的头,声音坚定而温暖: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我们格林村虽然偏远,但这里是祖国边疆上的重要堡垒。”

回到家乡高原

隐匿于云雾缭绕的雪山密林之间,墨脱素有秘境之称,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。2008年,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与“走出大山看看世界”的渴望,多杰平措第一次离开家乡墨脱,前往驻滇某部服役。

在两年军旅生涯中,无论是在烈日下进行战术训练,还是在风雨中参加野外拉练,他从未叫苦喊累,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和踏实的行动诠释着军人的责任与担当。凭借这股不服输的韧劲,多杰平措在部队多次获得表彰,也与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
然而,2010年退役之际,多杰平措却毅然放弃县里稳定的工作岗位,回到家乡格林村。“我生在格林,根就在这里。部队培养了我,而格林正需要我。”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他的选择坚定而真诚。

“跟着他干,准没错!”返乡后,眼界开阔、头脑灵活的多杰平措很快赢得村民的信任。乡亲们都说,这个见过世面的年轻人,心里装着大伙。就这样,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头。他下定决心,不仅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,更要让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秘境中的诗与远方

2013年,由波密至墨脱的波墨公路正式通车,风景如画的墨脱终于不再与外界隔绝。然而,那时的格林村却仿佛依然停留在过去——低矮的木板房前拴着牛马,木柴堆积如山,村民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。

“改变,就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开始!”村民大会上,多杰平措的声音铿锵有力。随后的几个月里,他带头扛起铁锹和扫把,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,彻底清理了村里积存多年的垃圾。村道旁,一簇簇格桑花迎风绽放,村庄渐渐焕发出生机。

2017年,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群众的认可,多杰平措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格林村地处偏远山区,土地贫瘠,传统种植业发展受限。面对困境,多杰平措日夜思索着破局之道。

恰逢县政府引进茶叶种植技术,多杰平措经过深入考察,向村“两委”提出发展茶产业的建议。从争取项目资金到引进优质茶苗,从邀请专家指导到组织技术培训,他事必躬亲、尽心尽力。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,茶产业逐渐发展壮大,成为格林村的支柱产业,为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。

“我们要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!”在多杰平措的带动下,6户村民率先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藏式特色民宿。走进这些藏式小屋,彩绘的藏毯铺满地面,墙上的唐卡讲述着古老的故事,酥油茶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……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,在这片秘境中寻找诗与远方。

14年巡边路

“边境是国家的门户,守好边境,足球比分才能安居乐业。”军旅生涯的磨炼,让多杰平措对巡边护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,退役后不久,他便主动加入村里的民兵队伍,与边防官兵一同踏上巡边之路。

墨脱的边境线上遍布原始森林,地势险峻,气候多变。“雨季巡边最为艰难,暴雨说下就下。”多杰平措回忆道,“山路转眼变成泥潭,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,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。”

更具挑战的是山林中的蚂蟥。当地的蚂蟥个头不大,却格外“凶悍”。即使队员们将全身捂得严严实实,它们也总能找到缝隙钻入,吸食血液。“站着不动5分钟,身上准有蚂蟥。”多杰平措解释道,这些蚂蟥吸附皮肤后会分泌一种麻醉性物质,让人难以察觉。等到发现时,它们已吸饱血,粗如手指。

“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。”多杰平措的语气平静而坚定,“一代代巡边护边的官兵和民兵,都是这样走过来的。第一次谁都会怕,但走得多了,就学会了如何应对。”

多杰平措点开一段视频,画面中是他们巡边时的场景——他们用油漆在沿途的石头、树干上喷字,一个个鲜红的“中国”字样,在绿色的森林中格外醒目。

“这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。”多杰平措说,当他们一行人抵达巡边点,看到那些此前留下的“中国”字样时,浑身的疲惫便会烟消云散,心中只剩下难以言表的自豪。

文/郑亚杰?张铁源?特约通讯员?郝晓阳